动静健康丨立夏 |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心通夏气,怡神养心好度夏-凯发k8国际首页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医食参考 | 2022-05-05 14:21

2021/5/5

立夏 · 时节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夏季养心正当时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季开始了。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故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之官。心藏神,故日神明出焉。”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

心脏的生理特性有两点: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肾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调心态以静心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出现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等症状,虽经刻意调整,仍萎靡不振、郁郁寡欢,这与心的承受度有关。此时人不仅情绪易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起居、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此时,还要重视静养。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做到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练习书法、下棋、种花等。

护心要睡好子午觉

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较凉,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

此时,昼长夜短更明显,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对预防心脏病有积极的作用。

还要适当午睡,研究发现晚上睡觉与冠心病发生率的关系不甚明显,但有迹象表明,半小时以上的午睡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坚持午睡对健康十分有益,可以弥补睡眠不足,保持精力充沛,还能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护心技巧要掌握

第一,每天可以喝一杯绿茶。绿茶里含有茶多酚,这种物质的抗氧化作用很强,而且绿茶中的绿茶素可以抑制血栓形成,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第二,多笑一笑。开怀大笑会使血管扩张增加,能够使血流增加,血压降低,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作概率。

第三,还可以按摩手腕上的护心穴。伸开上臂,在前臂前区,从腕横纹上量3横指的距离,在两条索状筋之间,就是内关穴。用拇指指尖按揉10~15分钟,每日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