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启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现代化方向-凯发k8国际首页
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启社会主义美术事业现代化方向
1942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由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毛泽东将两次讲话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一文。《讲话》鲜明地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党的文艺政策的确定和文艺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启社会主义文艺新方向的历史性会议
“我永远会记得1942年5月那一段日子,当时我是一个23岁的青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工场担任木刻组长,有幸参加党中央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5月2日那天,我和鲁艺一同赴会的同志们从桥儿沟大步向杨家岭走去,路旁正盛开着蓝色茁壮的马兰花,山野间时时出现黄色的野蔷薇、白色的杜梨花、浅粉色的杏花和火红色的山丹丹花。耳际不时传来延河奔流的音响,伴随着悠扬的信天游和嘹亮的革命歌声。这时,我的心情就像盛开的山花一样,充满喜悦。”多年后,艺术家古元这样回忆自己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时的情景,当时满怀兴奋地走向杨家岭的这位青年木刻家或许也隐约感到,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文艺会议,而是一个新文艺时代即将到来的信号。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请帖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吴印咸/摄
《讲话》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出发,首先指出了“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原则,进而系统地阐释了新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如文艺对政治的从属关系、文艺的评价标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方法等。
《讲话》的发表及延安文艺整风运动促使美术工作者从“改造自己,改造艺术”的高度出发,投身和工农兵打成一片的下乡运动中。美术家们在深入生活、向民间艺术资源学习的过程中,以独有的美学视角开创了以年画、木刻、宣传画、漫画、连环画、新洋片、剪纸、画报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样式与范本,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军民关系、民主政治生活、土地改革斗争、解放区生产建设、社会新风尚、战斗生活、英雄事迹等主题的优秀作品,如彦涵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张望的《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萧肃的《投豆豆选好人》、古元的《减租会》、江丰的《清算》、石鲁的《说理》、胡一川的《牛犋变工队》、马达的《推磨》、夏风的《耕种在自己的土地上》、计桂森的《妇纺小组》、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沃渣的《迎着风沙》、力群的《丰衣足食图》、华君武的《丰收》、张仃的《巫神领袖》、张谔的《我正在后退》、蔡若虹的《新中国的基石》、罗工柳的《李有才板话》等。这些作品人物形象质朴,生活气息浓烈,艺术形式风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展现了解放区美术完全不同于国统区、沦陷区美术的全新风格与时代特征。
《讲话》发表后不久,其主要内容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刊载,获得了国统区进步美术家的广泛认同。在1942年10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延安木刻一经展出便引起国统区美术界的高度关注,成功地在国统区推动了“文艺新方向”的工作。
《讲话》指引下的中国美术现代化之路
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讲话》被正式确定为新中国文艺的指导思想。随着第二次文代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提出,新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美术建设的新形态,催生了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并造就了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延安美术家和来自国统区的进步美术家潘天寿、傅抱石、艾中信、李可染、董希文、黎雄才、关山月、叶浅予、冯法祀、王临乙、刘开渠、滑田友等,以及新中国美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美术家,如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黄胄、李琦、杨之光、方增先、王盛烈、周昌谷、顾生岳、刘文西等,无一不是怀着建设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中国美术之理想,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的。
改革开放后,《讲话》精神在党的文艺政策中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各种艺术形式都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以方增先等为代表的成名画家,以周思聪、卢沉、郭怡孮、陈家泠、张桂铭、贾又福、吴山明等为代表的中青年画家都走出了中国画的创新之路,让美术家们逐渐重建对传统艺术价值的认识,并以此稳步地推进了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本土化与现代化。
描绘新时代的恢宏画卷
曾经从延安走来的美术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投入到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东美术学院等重要美术机构工作,将《讲话》精神贯彻到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中薪火相传。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毛泽东主席曾题写“中国美术馆”五个字,寄托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中国美术事业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美术馆的新馆建设也提出了希望,这都充分体现了党对文化发展和对中国美术馆的关怀。中国美术馆是人民的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也是以美化人的平台,曾策划主办各种大型展览,用画笔歌颂党、赞美祖国和表现人民的伟大历史,在延安持续举办“艺术为人民”“延安·延安——中国美术馆藏延安美术展”“延安·初心——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展览,在延安文艺纪念馆举行了“以刀铭史世纪铸魂——百年木刻中的党史”研讨会,让人们重温那一段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文艺历史。
今天的中国国家画院曾集中了像李可染、蔡若虹、叶浅予、张仃等中国老一辈最具代表性、最有创作成果的艺术家,其中一部分便是从延安走来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谈道:“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使中国国家画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作风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用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已经成为国家画院的精神导向。因为他们,中国国家画院自然就有了对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一脉相承的践行,并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集中了江丰、胡一川、力群、古元、王式廓、王朝闻、罗工柳、彦涵、张仃等一大批怀抱革命理想和追求光明的美术家,他们后来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主要领导和教学骨干。”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撰文谈道,“红色基因传到新中国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们满怀‘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念与情怀,开启了新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的新时代,建立了新中国美术教育制度和学科设置的基本框架,培养了一大批美术干部和美术教师,创作了一系列不朽的经典作品,奠定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基本格局。”
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张仃、陈叔亮曾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参与了共和国一系列的重大艺术工程,如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装饰设计、红旗轿车设计、国家庆典设计、首都机场壁画等。伴随新时代的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继承优良传统,参与了中国党史展览馆系列艺术工程设计创作、奥运会艺术设计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表示:“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到今天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路走来,我们始终践行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核心精神,同时彰显艺术个性,开放性教育在全国的艺术教学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在张仃、陈叔亮等一批批老先生们的引领下,倡导用艺术审美来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用现代设计理念来激发大众热爱生活并引人向善。”
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于1945年迁校至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如今已成为融科技、文化、艺术、思想于一体,优势学科为引领、多学科有序发展的现代化高等美术教育院校。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表示,从毛泽东延安文艺思想到习近平的新时代文艺观,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美术学院继承并发扬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艺术创作与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现实主义艺术观,将鲁艺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的始终,在红色经典主题创作、大型全景画创作与研究、主题性展陈博物设计、插画、连环画创作以及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并充分发挥艺术引领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
展望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范迪安谈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繁荣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毛泽东同志延安《讲话》精神一脉相承而创新发展,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根本遵循。新时代以来的广大美术工作者弘扬延安文艺传统,以大量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反映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描绘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伟业,表现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在主题广度、内涵深度和艺术高度上都创造了中国美术新的标杆。事实证明,从延安出发的中国美术之路走得坚实,愈发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