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平安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凯发k8国际首页
乡村振兴,平安稳定是底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双龙公安用真情、真心和真意着力乡村平安建设。
近五年来,通过警民共同努力,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大地村,424户1600余人,无一人涉毒,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毒乡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平安建设已初见成效。
当好婆婆嘴,家长里短唠出“平安”
在日常工作中,小碧派出所组织民警下到田间地头,活跃在村子里的大街小巷。在帮助村民耕作务农的同时,或者找准大家休息的时间,走进村民家中“唠家常”,用村民容易理解的语言开展乡村法治宣传。
双龙公安多部门联合开展“法律知识进乡村,依法办事促和谐”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此外,分局法制大队还专门派员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利用警务联席会等形式,给村民讲解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和危害,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守好群众“钱袋子”。不定期联合分局其他警种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解答、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等形式,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提高全民依法办事能力,通过法治力量开创新局面。
驻村民警邹世贵在群众家中开展法治宣传
“要不是小邹及时提醒我,我就把钱打给骗子了”,村子里的一位杨姓的村民说。
原来他接到一个电话,说是在外读书的儿子跟人家打架受伤,现在急需要打钱过去进行治疗。从没遇到此类情况的老杨,向社区民警咨询求助。觉察出问题的派出所民警邹世贵,赶紧制止了老杨打钱的想法。后来证实,因为外地读书的儿子正在上课,没能及时接到父亲的核实电话,差点被骗子钻了空子。
“真的非常感谢邹警官,有他在,我们安心多了”,说起派出所的邹世贵警官,老杨总是这样说。
开展巡逻防控,用步伐走出“平安”
大地村,位于小碧乡南部。因地处山区,村寨住户大多零散分布,要想做到全村的整体防范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派出所指导乡村建立了一支7人巡逻小队,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因地制宜分配防范职责。
首先,在进村的道路上,设安全岗,对进村的人、车进行甄别登记;其次,划分区域。施行分人包片,重点在夜间进行上岗巡逻;最后,对村寨住户各家外出、留守情况进行实时登记,做到重点巡查。
无论什么时间,驻村民警邹世贵的手机微信里都很热闹。“邹警官,我家要去遵义打工,下个月家里没人”“明天我们家要去外地走亲戚,家中老奶奶一人在家,报备”……诸如此类的信息,从不间断。
哪家人都不在,哪家只有老人在,哪家需要帮忙,巡逻小队不只是简单的走街串巷,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本明账。方法简单,却很实用。
登记造册,人员分级封控管出“平安”
在驻村民警邹世贵办公桌的左手边,顺手能翻阅的一个小册子上,详细分类登记着村子里的所有村民。有的名字下面用红色标注,有的是黄色和绿色。每一个类别的前面,对应着的是派出所其他民警、警务助理或者村支干部。
“你看这个人。老人家50多岁了,姑娘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来。给老人买了智能手机,还经常给老人通过微信打点钱。”
“这个人就是我们红色管理的对象。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又习惯了手机生活的便利,就很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
“对这一类人,我们就是民警或者警务助理直接负责,24小时服务。时间长了,老百姓也愿意跟我们讲,有了啥事儿都会问我们。这样,他们就不容易被骗了”
顺着邹世贵的手指看过去,不算很厚的本子上,红色标注的人员数下来差不多有200多个。
除了防范电信诈骗可能会被标注为红色服务对象,低收入的村民,家庭负担又很重,长期工作不稳定的人员也在此列。这一类人,除了为他们解疑答惑,派出所的民警还经常来到他们的家中,嘘寒问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民警在村中贫困家庭走访
按照这些标准,大地村1600余人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就业和收入情况以及家庭复杂程度,分为了五个级别。以派出所的警力为主,村支领导和工作人员为辅,建立了“一对一”帮扶的分级封控管理制度,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