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线丨翩翩胡旋舞 悠悠丝路史-凯发k8国际首页
2022-05-26 18:11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珍藏着两扇唐代石刻胡旋舞墓门,墓门中央各有一位胡人男伎在小圆毯上旋转跳跃,似在斗舞,方寸之间舞姿甚是美妙。翩翩胡旋舞反映了我国民族迁徙与融合的过程,也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发展与互鉴的悠悠丝路史。
胡旋舞,节拍鲜明,奔腾欢快,多旋转蹬踏,是西域的一种民间舞蹈,男女皆可跳。据文献记载,其伴奏乐器多达几十种,有琵琶、横笛、铜钹、排箫、腰鼓、海螺、箜篌等,但主要以鼓助兴,舞到情酣时,有道是“如是天乐不鼓自鸣”。
乐舞艺术是丝绸之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灵州(今宁夏吴忠市)正是唐朝丝绸之路的要冲。根据相关史料,胡旋舞最早于北周时期传入,自公元七世纪粟特人沿丝绸之路迁徙至中原后,于鲁州地区(今宁夏盐池县)等“六胡州”安置并逐渐与当地民族融合,胡旋舞由此盛行于唐。
据宁夏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王怡介绍,当时胡旋舞不仅作为宫廷“交际舞”盛行于君与臣、臣与臣间,在民间更是蔚然成风,百姓多好起胡旋舞姿、好着胡服胡帽。
“粟特族人在墓门上刻画胡旋舞形象,既标明自己的种族身份、寄托思乡之情,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上的归属,这为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交流留下实物见证,也反映出中、西亚乐舞对宁夏地区文化艺术的影响,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本文内容来源新华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