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强基础、提质量、补短板 贵州探索完善养老服务-凯发k8国际首页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新华财经 | 2022-04-30 14:34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未富先老问题日益凸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贵州积极推进基础建设、政策法规完善,加强医养结合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现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未富先老问题日益凸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贵州积极推进基础建设、政策法规完善,加强医养结合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现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强基础:完善养老服务硬件条件

临近春节,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蟠龙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搬迁群众三个一伙、五个一桌地坐在一起聊天,有的两两一桌正在下象棋,旁边还围了一圈“军师”忍不住“指点江山”。

2017年冬天从官昌镇搬迁过来的蒋道元已经快70岁,他告诉记者,中心有专人负责管理,自己几乎每天都会来日间照料中心。来的次数多了,他和从桐梓县其他地方搬来的群众变成了“新亲戚”,年轻人不在家时,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

受家庭小型化和青壮年劳务输出的影响,贵州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比例急剧增长,城乡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州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593.1万人,占常住人口15.38%;65周岁以上老年人达445.8万人,占常住人口11.56%。65岁以上老人中有超过60%的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超过120万人。老年人对老龄健康和医养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让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2012年以来,贵州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医养结合,实施养老服务领域土地、税收、金融优惠,推进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消防改造等进行部署。

2020年,贵州省政府将养老服务业纳入全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专门出台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大支持力度,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2021年,全省统筹资金4.8亿元,投入到“改造提升50个标准化养老院,新增1万张护理型床位”民生实事。

针对养老机构设施设备不齐、建筑陈旧老化、部分机构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贵州统筹使用多方面资金,加强养老机构消防改造、适老化改造、设施设备配置等。

此外,贵州还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运营方式转变,大力推动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每年推出一批交通便利、建设规格较高的养老机构供市场主体竞标运营。

截至2021年6月,贵州省城市共有护理型养老机构366个,运营床位3.8万张,其中68.3%属于公建民营或民建民营。大部分养老机构实现设施设备专业化、服务队伍初步专业化、服务内容专业化,配备了能力评估、无障碍通行、康复治疗、肢体训练等方面的专业化养老设施设备,能够提供作业治疗、物理治疗、慢病管理等服务。在941个农村特困供养机构中,848个为公建公营、93个为公建民营。

贵州还积极推动建设嵌入式护理型机构,此类机构嵌入社区、规模较小(10-60张床位)、功能完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类似综合性养老机构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管理、日间托管等服务。全省共有5000名老人以上的街道162个,目前建有58个嵌入式护理型机构。

提质量:医养结合让“养中有医、医中有养”

2016年9月正式运营的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与贵阳市共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性基地,设有曜阳养老公寓和曜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养老公寓设有生活照料、营养中心,医院设有中西医内科、中西医康复理疗、急救icu、影像等功能科室和民族医疗特色科室,配备了较为先进的医疗服务设备、康复设备和专业的医疗队伍。

该中心负责人杨仁彬介绍,入住的老人超过一半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目前养老中心和贵阳市11家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

近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医养结合试点示范为引领,探索符合实际的医养结合路径。目前,全省已有128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人员12475人,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201345次。

自2021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贵州养老服务条例》还提出,要强化医养结合,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将两者同址或者临近设置,鼓励养老机构依法设立医疗机构,养老服务组织聘用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医疗机构同类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对在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连续达到5年以上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毕业生给予入职奖励。

为加大养老普惠力度,贵州还把“为全省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一次”列为地方“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贵州年满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携带身份证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接受1次免费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开展多项指标检查,医务人员问诊老年人健康状态,了解老年人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治疗及目前用药、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医务人员还将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服务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连续服务。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省已为290余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并在全省推广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社区、乡镇卫生院医生会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相关公共卫生服务。

补短板:多举措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贵州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提出,当前,贵州省养老服务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失能老年人机构照护实现设施设备专业化、服务队伍初步专业化、服务内容专业化,城乡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实现愿住尽住,城乡活力老年人康养服务探索推进。贵州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补足失能照护机构不足、医养结合不深入、居家上门服务网络薄弱、独生子女没有时间照护老人等短板,进一步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一方面,贵州将加大护理型机构建设力度,在城市,争取在2025年前,让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有一所投入运营的标准化养老院,在老年人5000名以上的街道都有一所嵌入式养老机构。在农村,力争每个县至少有一所标准化的农村中心敬老院或区域性敬老院。

对公办养老机构完成装修配套,支持市场主体“拎包入住”。针对养老机构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等问题,由政府按照标准化养老机构的需求,完成公办养老机构装修和设施设备配套,市场主体只负责日常运营,减轻其固定资产投入压力。到2025年,60%以上的养老机构由市场主体运营。对民办养老机构落实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政策,目前贵州4个市州已组织申报项目。

在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方面,对符合基本养老服务补助条件的老年人补贴居家防滑处理、高差处理、安装扶手等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部分居家上门服务。鼓励各类机构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支持养老机构通过信息技术将养老床位配置在老年人家中。

另一方面,将多措并举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分层分类打造一批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广泛签约,推进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到养老机构坐诊巡诊常态化,力争2023年前签约率达到100%。

贵州还将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目前,贵州已有5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专业内设置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等课程,预计到2024年相关专业毕业生约达4.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