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多彩贵州·博物盛筵”镇馆之宝主题宣传启动-凯发k8国际首页
5月18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多彩贵州·博物盛筵”镇馆之宝主题宣传报道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将探寻全省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揭秘这些重量级文物的前世今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让市民从一件件文物中感受多彩贵州文脉的底蕴,找寻贵州人的“根”与“魂”。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馆藏文物瑰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为主题,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
为让大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华历史文化大背景下的多彩贵州历史文化,让普通观众走进博物馆时更加清晰地知道该看什么,怎么看,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于2022年5月18日至2023年5月18日期间,持续推出“多彩贵州·博物盛筵”寻找贵州“镇馆之宝”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长达一年的活动将发挥媒介的桥梁作用,以深入浅出的视角,让大众通过图文、视频等融媒体呈现形式,释放贵州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文化力量,做到足不出户观宝赏宝,了解多彩贵州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多山,92.5%为高原和山地,是西南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多民族长期融合共生,文化多姿多彩。早在30万年前,贵州就是古人类迁徙、居住与活动的重要区域。自秦汉始,这里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先后实行郡国并治、经制州与羁縻州并存、土司制度等地方特色治理模式,汉、氐羌、苗瑶、百越与濮人等彼此交流、融合与演化,孕育形成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经六百余年开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逐渐人文蔚起、经济发展、社会鼎新。明代肇源于此的阳明心学,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敬畏自然、勤劳勇敢、善良纯朴、和谐共处,铸就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人文山水、时光峰峦。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多彩贵州的历史文化令人向往。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文化需要解读,更需要创新,而博物馆,正是典藏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本次活动将从“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元”“明代贵州”“清代贵州”到“红色贵州”为时间线,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通过场馆寻宝、馆长推宝、专家品宝、文物故事、市民互动、文博课堂等形式,以专题报道、精美长图、短视频传播、主题海报、电视专题片、知识问答等,讲述贵州各大博物馆内代表性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走进大众的视野。
据了解,“镇馆之宝”主题宣传报道活动期间,受众可通过《天眼》手机客户端、《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动静app、贵州都市广播等媒体平台深度了解贵州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除此之外,活动期间,以“镇馆之宝”专题报道为蓝本,还将推出“贵州藏宝图”“贵州十大博物馆文旅线路”、文博小课堂及小记者探馆系列科普主体活动等,进一步丰富我省文物活化利用的形式,扩大了贵州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