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探索“园林七条”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凯发k8国际首页
近年来,遵义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合理规划,以“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县城为依托、乡镇为网格,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的思路,探索出遵义市养老服务“园林七条”的经验,打造了养老服务的遵义品牌。遵义市被评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
平整“地面”,打好发展基础
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遵义市的养老机构(设施)有老年养护楼、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乡镇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春风小院等诸多名称,不利于规范统一管理和政策制定实施。市民政局在经过充分调研,摸清养老机构(设施)底数和分布后,将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服务中心、颐康养中心三个层次,并且按照统一标识、颜色、字体设置名称牌,改变了养老机构(设施)名称多混繁杂的情况,为后期政策执行和管理标准制定等改革措施奠定清晰基础。规范设置后,遵义市有养老服务驿站800个,养老服务中心130个,颐康养中心27个,基本形成“养老服务驿站遍地开花、养老服务中心区域覆盖、颐康养中心活力十足”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厚植“土壤”,保证养分充足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夯实发展土壤。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多部门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市级层面制发配套性文件20余个,基本构建了养老服务“1 x”政策体系框架,明确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优先供地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提供厚土沃肥,确保“养分”充足。
注重“育苗”,实现百花齐放
在夯实兜底性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多方力量参与,多栖化发展,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活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坚持“主景”,夯实兜底养老。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兜底保障作用,全市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特困供养老人入住率为100%。发挥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巡查走访,及时掌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状况,每月探访率实现全覆盖。全面签订生活不能自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协议,压实压细照料护理人责任,确保所有特困对象实现“平时有人管、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护”。二是树立“高木”,注重示范引领。以中心城区及500万人口都市圈养老产业链条为抓手,在人口密集、养老服务需求量大的城区,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等方式,重点打造了几家优势足、质量高、服务好的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作为今后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带动引领的教育、示范基地,做到有“高木可支”。三是培育“嫩苗”,扶持本土企业。积极培育、发展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全力保障和扶持养老服务产业本土“嫩苗”,鼓励本土民营企业在微利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规模化和连锁化养老产业营利模式,帮助其发展壮大,提升养老服务产业活力。目前,全市已培育和发展本土民办养老企业18家,其中,市级养老服务业龙头企业2家。
布局“花坛”,有序移花聚圃
按照“中心城区为重点、县城为依托、乡镇为网格的思路”,对全市基层养老服务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一是整体合理化布局。在各县(市)以县城区打造1所集实训、护理康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大花坛”。乡镇则以“化零为整、网格服务”的思路,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将乡镇分散、闲置的公办养老机构整合为功能完备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把就近几个乡镇按照服务需求合理整合为一个服务网格的“小花坛”,将因整合而关停的敬老院内老年人逐渐转移到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有序“移花入坛”。计划于2023年6月前,将现有的215家乡镇公办敬老院,19063张床位撤并整合为109家,11084张床位。二是开展适老化改造。以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联合融资贷款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9亿元左右项目贷款资金为契机,在2023年底将前对全市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全覆盖适老化提质改造,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向农村社会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三是效益最大化处置。对因整合而产生的106个空置农村养老机构则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公建民营、委托平台公司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发挥遵义养老产业的资源禀赋,抢抓北上广、成渝地区养老资源,大力发展旅居、康养等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增加市场活力,提升服务水平。
配好“园丁”,壮大专业力量
通过多措并举,建立壮大全市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壮大“园丁”队伍。组织“遵义市护理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进一步挖掘人才。大力引进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指导成立全市养老协会,搭建养老服务机构、院校、企业合作平台。积极与本地院校合作,成立养老人才培训基地,储备了养老服务中高级人才300余人,不断壮大养老服务“园丁”队伍。二是提升“园丁”技能。建立养老机构负责人定期轮训、交叉学习等制度,通过实施“院长培训班”,对全市的养老机构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积极与医学院校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探索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通过职业晋升、待遇提升等方式,鼓励养老服务护理性人员不断学习,提升技能。三是规范“园丁”操作。制定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准则,做到标准统一、参考有章、测评有循。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激励全市养老机构争当典型示范,树立行业标杆,不断提高标准化、专业化服务管理水平,逐步规范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管理运营。
完善“管网”,延伸服务渠道
建立全省首个市级养老服务指挥中心,以市级养老服务指挥中心为“总渠”,完成各县(区)级指挥中心平台建设,按照“实时监管、订单服务、数据分析、统一调度”的功能定位,构建市、县两级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网格,搭建信息互通的“管网系统”。同时,汇聚线上线下的服务资源,实现供需对接,为老年人提供入户式助医、助购、助餐、助行等“菜单式”服务,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并以智慧养老为突破口,陆续嵌入民政其他业务领域,打造“数字民政”格局。
扎实“栅栏”,确保安全稳定
常态化开展排查整改养老服务机构食品、消防、房屋安全等安全隐患和重大风险,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台账式销号。扎实开展全市养老机构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及宣传教育。从严从实从细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力保障老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扎实扎密安全生产的“栅栏”,保证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