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贵州|《苗族祭白虎》第二集-凯发k8国际首页

精品制作工作室 | 2022-06-04 10:41

自5月31日起,《记忆贵州》栏目将播出苗族文化纪录片《苗族祭白虎》《苗族苗年节》《苗族贾理》和《敬桥节》,每部两集,共八集。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古老的民族,细细述说这些神秘的故事。

6月7日周二20点10分,《苗族祭白虎》第二集,将在贵州六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敬请届时收看。

《苗族祭白虎》
第二集

苗族是一个传统农耕民族,土地是苗族生存的家园,白虎被看作是守护土地的神灵,深受敬仰。无论是祈愿村寨安宁,家庭美满幸福,还是人生老病死,入土归宗,苗族人都要祭祀“白虎”。

陈俊彰鬼师在自家堂屋在忙着剪纸,准备给家里的神龛换上新的神符。陈俊彰剪的这些小纸人,苗族称之为“单哈单南”,意为“神灵之子”,泛指含白虎神灵在内的各路神灵。

苗族家家户户都设有神龛,供日常祭拜。就连平常吃饭,苗族吃饭前也要先夹几粒饭祭给祖先神灵。

苗族神龛一般比较简单,或堂屋上钉个竹筒,或在墙角放个香坛。但神龛是苗族家庭里最神圣的空间,不得任何东西遮挡和玷污。神龛墙上的这些纸人就是供奉的神灵,下面的圆形纸符是太阳神。

苗族人认为,之所以家庭多灾多难或是诸事不顺,那是因为守护房子的“白虎”神灵不在,或是隔久没有祭祀,神灵生气了。房子没了神灵守护,房子不生威,各种魔鬼就趁机侵入。郎德苗寨的一户人家因家庭不够美满,邀请鬼师陈俊彰去做祭白虎仪式。

祭白虎仪式必须在房子后面搭建祭坛,祭台上必须插有鱼,因为鱼象征着多子多孙和幸福。

陈俊彰手扛柴刀,边散米边念祭词,开始举行祭白虎仪式。柴刀是为了镇坛,不让那些恶鬼来骚扰,米是人们一日三餐之需,也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鬼师念的祭词和打卦一致,则意为神灵已答应。陪祭人员要将碗里的酒敬献给白虎神灵。念完祭词,陪祭人员掐肉倒酒,将祭品和美酒敬献给神灵,然后所有陪祭人员和神灵一起喝酒,享受祭品。

祭白虎仪式复杂,主要是请神、敬神、送神三个过程。从仪式内容和祭词里,都体现了苗族人对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强烈期盼。

千百年来,生活在大山里的苗族人,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人的生老病死,生命的每一个礼仪都虔诚以待。丧葬作为人生的终点,其仪式礼俗极具地域特色。

苗族葬礼有很多仪式,可根据死者死亡的季节、时辰和死因,以及死者生前身份和爱好等不同情况举行不同的仪式。就死亡时间而言,认为月圆之时为吉,月缺之时为凶,因为月圆之时亡魂才能找到回归祖先故地的路。

苗族是一个历经迁徙的民族,自东方迁徙而来,人死后,亡魂要回到东方的祖先故地,苗语称之为“党更在略”,翻译过来就是“笙鼓家园”的意思。

亡魂回到祖先故地,因路途遥远,没有月亮,亡魂会找不到前往的路,会变成孤魂野鬼,会回到世间作祟。因而,造月亮祭祀仪式其实是为亡魂指明回归祖先故地的路。

在逝者安葬后的三年,每年农历二月要择吉日举行祭白虎仪式。苗族认为土地是白虎神灵最先占有,挖地埋人占用土地,要拿白鸡祭白虎三年以示感恩,以表敬意。

从这古老的习俗中也折射出苗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祖先神灵的感恩与敬爱,这是一种远古习俗,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寨老从树林里砍来树枝,架设祭白虎神坛,神坛分上中下三级,上级为白虎神位,中级为鬼师和陪祭与神灵敬酒献肉的平台,下级为地下神灵神位。而神坛中最重要的支架白虎神位柱,刻有十二阶,代表十二级台阶。

插鱼杆也是祭白虎神坛必须的,因为鱼象征着多子多孙。这些鱼只能插在祭坛上,献给神灵,不能食用。

白虎神柱上要扣上白纸剪的太阳帽,并插上招神纸幡,同时在坟墓也要一根高高的竹竿纸幡。这是招神的旗幡,神灵看到旗幡都会相约而来。

在架子上铺设一些稻草,祭祀白虎祭坛完工。同时在坟墓正前方立一块石头,俗称墓门。而在祭白虎仪式之前只能插一根木棒。

打卦是鬼师与神灵沟通的符号,当卦一正一反,说明神灵已经来到。鬼师、陪祭人员要和神灵一起喝酒。

白虎传说是一种白色的神灵,因而祭祀坟墓的“白虎”神灵要用一只白色的公鸡作为祭品。陪祭的寨老将公鸡宰杀后将其羽毛捆在祭坛上。

倒酒敬鱼,烧香燃纸,在鬼师的盛情邀请下,白虎神灵似乎已在享受人间的热情款待。这仪式就像苗族的迎客习俗,这只是迎客拦门酒,正餐宴请还在后面。

人们把公鸡宰杀后,和米粒煮成鸡稀饭,然后将鸡肝、肠子、鸡血、鸡稀饭等来举行第二次祭祀,这个过程通常叫“熟祭”。

仪式结束,人们把夹有小纸人的竹杆插在坟墓上,这些象征白虎神灵的小纸人。守护着坟墓,守护着子孙的美好愿望,守护着苗族的美好家园。

人类学家涂尔干指出:仪式是一种程式行为, 参与者通过仪式彼此共享着相同的经验与情感。对于苗族社会来说,正是通过像祭白虎等仪式的传承,将苗族的古老的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传承至今,才守住了苗乡的美丽家园。

每周二20点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在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六频道播出,敬请收看!